下载宣传册 不良资产行业联盟公众号

  1.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企业文化 发展历程 管理团队 竞争优势

  2. 投资方向

    投资类型 投资理念 投资原则

  3. 业务发展

    服务商体系 诚通湖岸 其他基金

  4. 最新动态

    湖岸观点 活动参与 行业动态 团队建设

  5.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招贤纳士 商务合作

您现在的位置:最新动态>行业动态

防范非法证券期货丨真实案例解析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

最近有很多参与非法证券期货投资从而掉入“陷阱”被骗巨额资产的案例,请大家一起在真实案例中学习“防非”之道。

 

案例1:李女士是一位资深股民,某公司业务人员先是主动添加其微信,以免费推荐“牛股”“涨停股”为名,拉她加入一个投资理财群。开始的时候群里的“专家”会每天进行股票讲解,后该“专家”以“股市行情不好”“炒股利润率低”为由,鼓动她下载安装一款“期货行情交易软件”,转入资金进行“伦敦原油期货”交易,并通过QQ、微信进行交易指导。可李女士把钱投进去后,一直在亏损,最终被骗了100多万。警方调查发现,李女士遭遇了一个网络诈骗团伙,她投资的平台其实是一个虚假交易软件,骗子们早把李女士的钱装进了自己的腰包。

【案例解析】不法机构和人员的欺诈套路无非是“诱导博眼球、鼓吹高盈利、诈骗取钱财”,先是以免费荐股和高盈利为噱头吸引投资者入群,然后将用户导流到无任何资质的非法平台上投资交易。这些非法平台的交易行情往往都是伪造的,并且可以在后台实时操纵涨跌,欺诈投资者大量资金。这些不法分子多数无固定经营场所,流窜作案,有的甚至藏身境外,投资者一旦参与大都血本无归。在此提醒广大投资者,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投资交易请擦亮双眼,提高警惕,谨记选择“合法机构、合法产品、合法场所、合法人员”,不要因一时贪念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一旦发现上当受骗,请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sucai3.png

案例2:A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号称主要从事私募基金代销和互联网P2P业务,共有32个经营门店,装修豪华,员工上千人。A公司宣称代销其关联方公司的私募基金产品,通过手机短信、推介会、传单等方式公开宣传向社会募集资金,承诺只需20万就可以投资,而且有15-20%的年化收益。但资金却流向了A公司其他关联企业,并没有真实的投资项目。目前,A公司非法集资风险爆发。当地公安部门已对其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立案,涉案资金约21亿元(其中约13亿元未能兑付),涉及投资人7200余人。

【案例解析】近年来,一些违法犯罪分子打着“私募基金”旗号,从事非法集资活动,通过承诺高额回报、虚构或夸大投资项目等手段,骗取投资者资金。本案中A公司采取门店银行化、员工白领化等具有欺骗性的销售手段,结合“门店+私募基金”、“广告+私募基金”、“传单+私募基金”等违反法律规定的公开销售模式,将非法集资行为包装上“私募基金”的金融外衣,以高息为诱饵,以借新还旧方式维持资金链,自融自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严重危害金融秩序和群众财产安全。对投资者而言,一是要审慎选择私募基金投资,通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网站查询私募基金登记备案信息,多方了解私募基金管理人以往业绩情况、市场口碑以及诚信规范情况。二是要细看合同,切勿被各种夸大、虚假宣传忽悠、蒙蔽。三是要持续关注,若发现相关机构或个人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甚至涉嫌诈骗、非法集资犯罪,及时向监管部门举报反映或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

sucai4.png

案例3:投资者反映,有中介机构通过电话推销、短信推广、网络宣传等工具公开推销某科技公司股票,招揽投资者,宣称该公司已进入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首批名单”,即将在科创板上市,并承诺上市后会获得数倍的投资回报以及安全的退出渠道,诱使投资者向其购买该公司原始股。

【案例解析】一些不法分子打着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内定所谓“科创板名单”的幌子,以某公司即将科创板上市为噱头,在线上线下进行推广宣传,售卖所谓“科创板原始股”,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在此提醒广大投资者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拒绝高利诱惑,当难以准确辨别投资信息真伪时,可向经证监会批准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或当地证监局咨询、核实。一旦发现上当受骗,应妥善收集保存证据,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返回列表